在一些家庭里,随着年迈的父母相继离世,凝聚大家庭情感的核心人物不在了,在料理父母身后事、分配遗产的过程中,隐忍多年的委屈与误解容易引发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甚至成为互相疏远乃至断联的根源。人到中年的子娟(化名)也有类似的遭遇,她与兄弟姐妹为了一套房子而对簿公堂。
同一屋檐下
四段不同的人生
上世纪60年代,子娟出生在柯桥的一个小山村,身为长女的她从小就很懂事,帮着母亲照顾3个弟弟妹妹。
父亲早逝,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时子娟才13岁。勉强读完初中后,她在母亲的要求下进了一家服装厂踩缝纫机。有她的一份工资补贴家里,家里相对宽裕了些。几年后,子娟嫁到邻村,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人,婚礼简单,陪嫁品只有一台缝纫机。一晃至今,子娟还在村里守着3间平房,一儿一女都在城里工作,日子平淡而踏实。
老二志伟(化名)是母亲嘴里“最有出息”的孩子,一路从镇上的中学考进了杭州的大学,他的学费是靠母亲卖掉陪嫁的首饰,加上姐姐的一些工作收入凑的。大学毕业后,志伟考进一家国企,还与同事处了对象,结婚后就把家安在了杭州。母亲在村里逢人便夸:“大儿子在省城做工程师。”
老三子玲(化名)则因为母亲一句“女孩子读书读到够用就行”,止步于高中。不过她心思活络,学了一门理发的手艺,和同村的人结婚后,就开了一家理发店。她的丈夫在镇上的一家企业做财务,夫妻俩勤勤恳恳,日子过得也不算差。
老小志成(化名)从小就是母亲的心头肉,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姐姐哥哥陆续工作赚钱,家里的生活条件一点点改善,所以他一路顺风顺水,大学毕业回到镇上后,用哥哥姐姐们帮忙凑的钱开了一家家纺厂,三姐夫也过来帮忙。后来赶上电商风口,订单来自全国各地,他不到30岁便在镇上买了房,先后换了好几辆车子,村里老人都夸他“有出息”。
母亲离世后
儿女们对簿公堂
岁月流转,同一屋檐下长大的兄弟姐妹4人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随着母亲年事渐高,身体每况愈下,原本平静的生活也被打破了。
在一次脑梗后,母亲要靠助步器才能行动,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志成每天被工厂里的大小事务缠得脱不开身,根本无暇照料,但他在给母亲出医药费时很爽快。
身在杭州的志伟不仅回来得少,在经济上也很少给予支持。
女儿子娟和子玲成了照顾母亲的主力。子娟虽然家境普通,忙于生计,但她始终放心不下母亲,一大早,她就会赶到母亲家里为她烧水、擦脸、准备早餐,然后匆匆去干自己家里的农活,中午又赶回来给母亲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子玲白天会抽空到母亲家里看看,陪她聊天解闷,晚上会从家里带些菜给母亲,并帮她洗澡擦身,扶她上床后才离开。
在照顾母亲的10多年中,子娟平时从不敢出远门,自己家里的农活也常常被耽误,心中逐渐积攒起怨气。她经常对着老母亲数落两个弟弟,觉得母亲最偏心他们,小时候家里炖只鸡都要把两只鸡腿留给两个弟弟,自己和妹妹从来轮不到,可如今两个弟弟根本不管她,全靠姐妹俩照料。老母亲听了,只能叹气,也很无奈。后来老母亲卧床不起,姐妹俩每天把屎把尿,苦苦支撑了半年,老人家离开了人世。
母亲留下的一套老房子,成了兄弟姐妹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志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两个嫁出去的女儿是没有资格分家产的,母亲的房子理应由他们两个儿子继承,而志成觉得可以给姐姐们一些补偿,但遗产的大部分应该归他们兄弟所有。子娟和子玲觉得,她们这么多年尽心尽力地照顾母亲,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这房子理应有她们的一份。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日益激化。
调解员动之以情
兄弟姐妹重归于好
子娟和子玲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她们一纸诉状将志伟和志成告上了法庭。开庭时,子娟和子玲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这些年来照顾母亲的艰辛,她们认为,在赡养母亲方面,她们付出的远远超过两个儿子,理应得到回报。
经过审理,法院最终判决4个子女平分母亲留下的遗产,志伟和志成对这个判决结果很不满,上诉到上一级法院,结果还是维持原判。在执行阶段,因为要出售母亲的房产再平分房款,兄弟俩拒不配合。
后来,调解员上门,与兄弟姐妹4人都聊了聊。
在与志伟沟通时,调解员提到了多年前姐姐放弃学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托举他上大学的往事,让他别忘了自己成功的背后,一直有姐姐在默默牺牲,更别提照料疾病缠身的母亲时,也是姐姐担起大部分责任,让他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外地奋斗。
在与志成谈话时,调解员提到当年他读书、创业都离不开姐姐们的支持,既然他现在衣食无忧,没必要为了一套房子闹得不可开交,一旦亲情破裂,就很难再修复了。
在与子娟和子玲沟通时,调解员也表示法院的判决是出于她们多年来对母亲的悉心照料,已经肯定了她们的付出。
最终,4人重新坐下来把话聊开了。谈起从小到大的种种经历,母亲的艰辛养育、他们的坚强成长,4人都流下了眼泪。最终,将房子委托给中介卖掉后,钱被顺利分配到每个人手中,矛盾得到了圆满化解。志伟还提出每年春节大家照旧要聚一聚,这一想法得到了其他人的肯定。虽然母亲走了,但他们都希望彼此之间手足之情能够延续下去。
家庭咨询师:
亲情不只是温情
隐藏着微妙
利益关系
在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关系中,赡养老人与分配遗产常常成为矛盾的爆发点,而手足之间的裂痕,也并非在父母离世那一刻才突然出现,这是在漫长的赡养过程中,因责任分配不均而逐渐积累、加深的。
“在分配遗产时,许多老人仍受传统观念束缚,将房产优先留给儿子,而那些在照料中付出更多的女儿,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就容易导致家庭矛盾。”在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讲师、绍兴市调解协会副会长钱国正看来,一方面,亲情从不只是温情,背后也隐藏着无法言说的微妙利益关系,尤其兄弟姐妹在成长过程中天然处于竞争关系,会争夺父母的宠爱与家庭资源。另一方面,在资源有限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也是彼此最稳固的依靠,因而面临父母离世后出现的家庭矛盾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疏离时,最重要的是理解彼此的处境,尽早解开心结。
在钱国正看来,家庭中孩子众多时,一般能力最强的人能起到调解矛盾的关键作用,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影响力,引导家庭成员回归情感的本质,理性地处理问题。当家庭关系和谐了,道理自然就讲得通了,大家也能更加坦诚地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像子娟兄弟姐妹遇到的矛盾,如果单纯以法律条文来裁决,虽能解决一时的利益纷争,却难以修复已经破碎的亲情,而志伟和志成经过调解员点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们的选择也将直接影响子女们对亲情和家庭关系的看法,好的家风和亲情才能因此传承下去。
http://m.shaoxing.com.cn/p/3373501.html

好一个四人平分,两个女儿的平分是法院的眷顾,考虑到多年来的悉心照顾。

老二最舒服,不承担养老但分到了财产,老小至少出过钱,老大最不公

其实兄弟姐妹坏起来比外人还坏,因为她们最了解你

回不去了,打碎了的镜子拼得最好也总还是有一条缝。。。

没良心的才能过得好

这种兄弟兄弟是真的凶的,

fy和稀泥

回 第1楼(请叫我shao先森)的帖子 请叫我shao先森:好一个四人平分,两个女儿的平分是法院的眷顾,考虑到多年来的悉心照顾。 (2025-10-07 11:44)
反过来两兄弟在当地照顾,两姐妹从来不来,当初还是两兄弟供学啥的,不知道舆论会怎么样,会怎么判

充公捐给国家 每人发一面锦旗

不可控

最后还是解决好了,互相体谅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老大最委屈,老二最自私!

法律也是重男轻女,两个女儿照顾老人半辈子只换来和儿子平分房产

从法律上来讲,男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所以平分没有错。从道德上来讲,大儿子是最没良心的

志伟不出钱不出力的,有什么脸分??

一套房子也没多少钱,骨肉亲情何必为了钱翻脸

重男轻女思想,地位不等

谁照顾多就应该给谁

”、、

绝世佳人

回 第2楼(暴风雪::)的帖子 暴风雪:::老二最舒服,不承担养老但分到了财产,老小至少出过钱,老大最不公 (2025-10-07 11:44)
可以说是大部分普通家庭的现状

回 第17楼(沐霜)的帖子 沐霜:一套房子也没多少钱,骨肉亲情何必为了钱翻脸 (2025-10-07 14:27)
其实有的时候是为一口气

回 第18楼(蜗牛哔咔)的帖子 蜗牛哔咔:重男轻女思想,地位不等 (2025-10-07 14:44)
这个已经是根深蒂固

回 第19楼(涓涓小溪)的帖子 涓涓小溪:谁照顾多就应该给谁 (2025-10-07 14:45)
这没办法,要是真拿了也会让你活不太平的

哎,同一个娘生的,何必。



回 第26楼(无奈000577)的帖子 无奈000577:哎,同一个娘生的,何必。 (2025-10-07 15:05)
这种情况多的是

回 第26楼(无奈000577)的帖子 无奈000577:哎,同一个娘生的,何必。 (2025-10-07 15:05)
关键点在于重男轻女,平时出钱出力的是女儿,但父母的重心在儿
子身上,特别儿子儿媳觉得财产理所应当都是他们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世上就有这么不要脸的人

呵呵,看看就行了

老人走之前立个遗嘱就对了,儿子条件都那么好了还要跟两个姐妹争。特别是老二真不嫌丢人啊

回 26楼(无奈000577) 的帖子 无奈000577:哎,同一个娘生的,何必。(2025-10-07 15:05)
本是同根生 相煎实在急

似乎就要来这一回



哎呦,

回 第1楼(请叫我shao先森)的帖子 请叫我shao先森:好一个四人平分,两个女儿的平分是法院的眷顾,考虑到多年来的悉心照顾。 (2025-10-07 11:44)
这个法院也是不公平的

回 第31楼(叶叶落无声)的帖子 叶叶落无声:不出钱不出力那个应该少分一点 (2025-10-07 16:13)
那个是儿子+孙子=香火传承者

人心是最见不得光照的

故事不错

好一个平分,这样的兄弟不要也罢

陌生人

女儿生的孩子不随他家姓,世俗观念中香火传承比赡养老人重要

回 第27楼(E网网友2548741)的帖子 E网网友2548741:柯桥小山村的一套老房子能值多少钱?顶多20万,平分下来也就5万/人!为这么点钱,兄弟姐妹反目,悲哀呀! (2025-10-07 15:21)
许多人都是这样的!不能怪谁,血淋淋的现实便如此

有些现实就这么残酷

这俩兄弟满脑子的封建遗毒

回 第7楼(我是过路的)的帖子 我是过路的:fy和稀泥 (2025-10-07 12:25)
清官难断家务事 搞不好的

?这二个弟弟不地道

这不是很正常,小的时候姐弟情深,长的了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自己都有自己的无奈,这是人性

一群人才

道路很曲折,说通了就行

三三四四杀只牛,不如一个人杀只狗,

儿子是传宗接代,对父母来讲就是自己人。

哈哈,跟电视剧《家产》一样,为了一点遗产,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回 第26楼(无奈000577)的帖子 无奈000577:哎,同一个娘生的,何必。 (2025-10-07 15:05)
有的时候,矛盾一旦被激化,就不是钱那么简单了…

考验兄弟情深的时候

一句话老实人就吃亏最大
孩子养到34岁了感觉还没有养大
母亲离世留下一套房产,绍兴兄弟姐妹四人对簿公堂

能有结果吗

3+4,一个很多人还不熟悉,但已经卷得飞起的新赛道

36岁辞掉一直不喜欢的工作会怎么样
浙江27岁女生住进养老院,月租1500元

绍兴儿童公园“鱼塘主”求助!2000多条锦鲤,想要一个家

赠有需要的人,是有爱的人

老人超过60岁是否还能去工作

上班第一天,好难过啊
别跑空!绍兴博物馆闭馆公告

人已40冒头,忽遇失业危机,之前自己跑车送电器,因消费环境及工作同事之

绍兴毛脚女婿望八月半习俗

绍兴保税区商务配套中心最新进展

热搜!柯桥瓜渚湖公园这种凳子走红!

绍兴最新工资价位表出炉!你是啥段位?

里面看看粉嫩嫩的,出来一看毫无食欲

中秋节谁还在上班?
医院行政人员国庆连休8天,临床照常运行,说明行政可以精简很多人!

绍兴旧俗传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