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 就上绍兴E网
记录生活 同城兴趣社交
随时随地 了解绍兴事
评说身边事 分享绍兴美
本地生活消费互动平台
打开APP

忆年少时卖稻谷

哈啰kt
09-14 10:28 绍兴 阅读1327
关注

  昨天晚上回忆起年少时暑假里干农活的场景,意犹未尽,忆苦思甜。思绪又飘到去卖稻谷的场景。人生也好比一场场电影,一场放完放另一场,如有雷同,纯属那个年代的人普遍的生活经历。相比现在,那时候的人们生活相对简单的多。

   话说把晒好的谷装进“纤维袋”,爸爸会事先把一束早稻草用湖水湿一下,用来束缚谷袋头。只见爸爸先抓起四五根早稻草,横咬在嘴巴上,再双手拎起装得八九分的谷袋头满往地上一顿,然后用双手把纤维袋的袋口收紧,右手继续握着袋口,左手抽出,拿下嘴巴上的早稻草,右手指尖把稻草的一端和袋口握在一起,左手把草稻草往袋口上紧紧的绕上几圈,右手放掉,最后把刚才右手握的早稻草一端和绕过剩下的早稻草一端扭在一起,往袋口一旋,一气呵成。小小稻草的坚韧就显现出来,一般不用手解的话,袋口不会松散。一袋袋束缚好,每袋大概有70斤。又见爸爸站在直立着的谷袋子旁,弯下腰往谷袋子的中间处一抱,谷袋子在空中翻过270度,扛在了爸爸的肩头。初中时的我们,已经会自告奋勇的要求背谷袋头,但要妈妈或爸爸,“发”一把才能把谷袋头扛在肩膀上。背过的都应该深有体会,谷袋头扛在肩膀上的位置很有讲究,适中的位置,力使的刚刚好,过前过后都会使人前倾或后仰,更加吃力。把谷袋头一袋袋背上船,码五六袋高,一排排的并排码放好。然后一家4口都乘上船,当时家里有只七吨头的大水泥船,根据谷袋头的多少,放一点在船肚中,但大多放在船头,因为等下卖谷时又要背上岸,船头放着相对距离近点,又好拿。

  爸爸在船尾摇橹。妈妈在船头准备撑竹竿。摇橹船一般由橹、橹绳,和一颗充当支点的铁制球钉组成。爸爸摇着橹,左右摆动拨水使船缓慢前进,“欸乃”一声声…柳宗元的“欸乃一声山水绿”,而我们的“欸乃”一声,为整个上半年的辛苦劳作,递上一份答卷,看看上半年的收成如何。

  七吨大船穿过桥洞,横过洋面,有时会与远处来的运输货船接近又远离,船上的人相互看看。今生也算有一面之缘了。由于粮站就建在对面村的边缘处,不远。船到了庙汇头,过个溇就到。但溇小,底下长有水草,或者迎面也有卖好过的船只来,妈妈就要拿起撑竹竿,一竹竿下去,竹竿的倾斜角度逐渐加大了,水底下的竹竿头不动,人撑着竹竿在船沿往船尾走,配合着摇橹,一边撑一竹竿,再一边撑一竹竿,一起使船前进。突然想到一个成语"摇头摆尾”来形容,,如果把船上的一切看成一体,又何尝不可。对面碰到的船只上正好是村里人,爸爸会聊上几句,说着粮站还有几户排着队;今年这批稻谷很压称;谁家今年收成好等等。两船交汇后又越来越远,人也目光交汇后越来越远。船在溇中间转个小弯,就到了粮站埠头。爸爸先停下摇橹,让橹保持在一定角度,船由于惯性还会前进,此时妈妈就要与刚才相反着角度在船头撑着竹竿,阻止船继续前进,防止船头撞上水埠头,妈妈眼看船只被撑住不动了,就把撑竹竿一下子塞入船头的一个圆洞内,竹竿通过这个圆洞,固定在水下某处,使船固定在水埠头的边缘处。与此同时,爸爸就提起水中的橹往船上一放,往船头走来,拿起船头的绳索,绳索一端是系在船上的,一脚跨上岸,把绳索的另一端系在水埠头的铁圈圈上,径直往售粮站门口走去,我们也马上跟着上岸,碰到熟识的打声招呼,一起站在一旁等着验粮员空下来给我们验粮。

   等到验粮员来给我们验粮时,我们会紧张地看着,只见他拿着一根木头柄铁制的尖刺,尖刺上面有槽,只见验粮员往我们的谷袋头上挑着,这里刺一下,那里刺一下,看一下槽中的谷子颜色,还有是否有很多杂质,又用鼻子闻闻气味,再把槽中的谷倒入一个木制的圆盒中,圆盒内有波纹,盖上盖子,旋几旋,再打开盒子,看看米粒与米糠分离后,米粒的断面是否整齐,有无粉未状的米碎。网上查了一下,尖刺正名叫验粮探钻。大多数时候,经过两天的高温晾晒,验粮都能一次性通过,极少数需要返工。

  等验粮通过后,提着的心立马放下来了,轻快的跑去拉小车,印象中的小车涂着绿色的油漆,长方形,一端是车把,一端侧焊有一块扁平的铁板,设计十分巧妙,既方便装又方便卸,特别是我们小孩很乐意去拉。爸爸把谷袋头从船上搬到小车上,一般一车可以装4,5袋,掉个头的时间,就把一小车稻谷拉到了磅秤前。随着售粮员一次次的调动砝码,去皮,一笔笔数据被记在了售粮证(一张展开对折后大约有两个手掌大的四方印刷纸)上,大概准备售粮数量早在几月前农户就要报到村里,预售数量记录在售粮证上,村里再发给农户,农户带上售粮证,去卖粮。记忆中,早些年卖粮价并不统一,会根据稻谷品质打折扣,再后来价格固定了,因为是种粮大户,价格又会比一般只种口粮田的要高。

  称好稻谷,就要把稻谷运到粮仓里,卸掉。年幼时看着爸妈赤脚踩着灌满粮食的麻袋一步一步,往上爬,足足有4,5米高,解开稻草绳,"哗…”我们的稻谷一起汇入金黄色"河流”,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到上初中时,去卖粮,我和弟弟也会一起,由爸妈"发"一把,扛起谷袋头,脱掉拖鞋,一步一步,踩着麻袋子,往上爬,再卸掉,还能回味脚上踩麻袋时的触感,自己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站在粮仓谷堆的顶端,四周一片金黄,仿佛能看到无数劳动人民劳作的场景,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高产,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汗水,不是几句话可以概括的,是每一个劳动人民的史诗!

  卸好稻谷,爸爸妈妈就去粮站办公室算粮钱,"簇崭全新”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也从这里流通开去。我们就跑到旁边处,喝几口粮站里免费提供的茶水,竹制的水勺,那时候没那么讲究,水勺作为水杯是大家的水杯,看到这里别被恶心到,那时候真的都这样,知道的都知道。

  算好粮钱,妈妈收好。我们又一起收好空纤维袋,我们就要回去了。爸爸拿起撑着的竹竿,调整船头,又走到船尾,套好橹绳,扣好橹的支点,摇起来,如果来点音乐,大概我们也会跟着摇起来吧!船和我们一样,脱去负重,速度比来时快多了!迎面也会碰到来卖稻谷的乡里乡亲,再聊上几句…

  卖稻谷结束,暑假也快接近尾声,卖稻谷的钱再付完化肥,农药等费用后准备付学费的钱,所剩无几。那时候,真不像现在,普通老百姓,如果只种田,不打零工,真得没什么钱,捉襟见肘,一分掰成两分用真得非常写实。日子继续也迅速,现在农村已很少有人在种田,吃的也比以前少多了,以前吃新米时,哪怕就着乌干菜霉豆腐也有好几碗好吃。现在超市卖的普通米,已没有了那种自种米的香气,吃饭也仅仅是为了吃饭罢了。题外话,历史总在前进,衡量的价值观也在进步,卖粮记忆在经历过人的心中久久永存,久久回味,想有空和爸妈一起聊聊这个事。

网友评论
意见参与者09-14 11:51绍兴

看完全文,写得真切又朴实,带有女性作者特有的文化韵味。文章中虽你很少描写你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形象,却使我想到了汪曾祺小说《受戒》主人公小英子父母的形象:智慧、勤劳、朴实、善良!

意见参与者09-14 11:52绍兴

有空可以去读读《受戒》原文。

哈啰kt09-14 12:55绍兴

回 第1楼(意见参与者)的帖子 意见参与者:看完全文,写得真切又朴实,带有女性作者特有的文化韵味。文章中虽你很少描写你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形象,却使我想到了汪曾祺小说《受戒》主人公小英子父母的形象:智慧、勤劳、朴实、善良! (2025-09-14 11:51)

谢谢你的指导!
哈啰kt09-14 12:55绍兴

回 第2楼(意见参与者)的帖子 意见参与者:有空可以去读读《受戒》原文。 (2025-09-14 11:52)

嗯,我会的。
涨一湖大潮09-14 15:29绍兴

其实,楼主写的已经是承包到户后的情景,这个时候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饭能吃饱了,口袋里也有了一点余钱。农民在农闲的时候也可以出去打点零工,赚点现铜钿了。农忙的时候虽然很苦,但苦的很值。因为收进来的稻谷都是自己的,只要交足农业税。

哈啰kt09-14 16:00绍兴

回 第5楼(涨一湖大潮)的帖子 涨一湖大潮:其实,楼主写的已经是承包到户后的情景,这个时候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饭能吃饱了,口袋里也有了一点余钱。农民在农闲的时候也可以出去打点零工,赚点现铜钿了。农忙的时候虽然很苦,但苦的很值。因为收进来的稻谷都是自己的,只要交足农业税。... (2025-09-14 15:29)

是的,我那个年纪刚好体验的是承包到户后的农业劳动,之前的,我可能还很小。这个时间在1997年左右了。

平淡半生09-14 16:47绍兴

楼主家卖粮的地方,跟我家小时候去卖粮食的粮站不一样。楼主家去的粮站还有小车推,我们去的粮站,全程都是要自己背着去的。

当时每家去卖的粮食是有规定的,每一亩田必须要上交国家多少粮食。相当于税收一样的。

到了后来,慢慢变成可以不交粮食,用钱来代替了。

平淡半生09-14 16:50绍兴

不知道楼主是8几的?记忆力真好,我是80的但是在记忆中,去粮站卖粮食的画面不多。

可能是我小时候太小了,家里人看我没用,就不叫我去了。后来去了,也大多数是管管谷袋子而已,要不就是跟我姐姐一起,两个人抬谷袋子

哈啰kt09-14 16:58绍兴

回 第7楼(平淡半生)的帖子 平淡半生:不知道楼主是8几的?记忆力真好,我是80的但是在记忆中,去粮站卖粮食的画面不多。

可能是我小时候太小了,家里人看我没用,就不叫我去了。后来去了,也大多数是管管谷袋子而已,要不就是跟我姐姐一起,两个人抬谷袋子... (2025-09-14 16:50)

我87年的,我也是大概10岁后才会一起去。

哈啰kt09-14 17:25绍兴

回 第7楼(平淡半生)的帖子 平淡半生:楼主家卖粮的地方,跟我家小时候去卖粮食的粮站不一样。楼主家去的粮站还有小车推,我们去的粮站,全程都是要自己背着去的。

当时每家去卖的粮食是有规定的,每一亩田必须要上交国家多少粮食。相当于税收一样的。

到了后来,慢慢变成可以不交粮食,用钱来代替了。... (2025-09-14 16:47)

嗯,我们的卖粮时间可能存在时间差,我记得那时候要交农业税,会从卖粮款里扣除。

tl87301309-14 20:09绍兴

蛇皮袋

哈啰kt09-14 20:31绍兴

回 第11楼(tl873013)的帖子 tl873013:蛇皮袋 (2025-09-14 20:09)

嗯,我们也叫纤维袋,蛇皮袋。

茅山隐士09-14 22:07浙江

当时公粮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征(就是农业税),另一部分是购(是给平价钱的)。就叫征购任务完成后,才可口粮分配。这从五十年代中期,全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农村实行四固定。这一政策实施了半个世纪。直至取消农税,取消粮食供给制,完全市场化。

tian22209-14 23:10绍兴

楼主记忆真好。双抢、卖粮我都经历过,卖粮很多场景都记忆模糊,只记得验粮一环,看楼主的描写感觉记忆都活过来了。

哈啰kt09-15 07:17绍兴

回 第13楼(茅山隐士)的帖子 茅山隐士:当时公粮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征(就是农业税),另一部分是购(是给平价钱的)。就叫征购任务完成后,才可口粮分配。这从五十年代中期,全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农村实行四固定。这一政策实施了半个世纪。直至取消农税,取消粮食供给制,完全市场化。... (2025-09-14 22:07)

涨知识了
哈啰kt09-15 07:21绍兴

回 第14楼(tian222)的帖子 tian222:楼主记忆真好。双抢、卖粮我都经历过,卖粮很多场景都记忆模糊,只记得验粮一环,看楼主的描写感觉记忆都活过来了。 (2025-09-14 23:10)

谢谢!可能去过好多次,记忆深刻点。

小顽童周不通09-15 13:08上海

回 第9楼(哈啰kt)的帖子 哈啰kt:我87年的,我也是大概10岁后才会一起去。 (2025-09-14 16:58)

姑娘,你这个庙汇头指的是哪个庙?看你这桥,像是运河旁边的

sxchw196909-15 14:22绍兴

交粮时还有一个步骤,就是验粮员吃几颗谷子,通过经验判断谷子的含水率,如含水率高还需晒太阳。最后结算时可能还要交公粮,基本上是所需交的公粮换算成钱扣除。

哈啰kt09-15 14:43绍兴

回 第17楼(小顽童周不通)的帖子 小顽童周不通:姑娘,你这个庙汇头指的是哪个庙?看你这桥,像是运河旁边的 (2025-09-15 13:08)

你好,具体哪个庙我也不清楚,但大人都叫庙汇头,运河是离得不远。但这个桥不在运河上。

哈啰kt09-15 14:45绍兴

回 第18楼(sxchw1969)的帖子 sxchw1969:交粮时还有一个步骤,就是验粮员吃几颗谷子,通过经验判断谷子的含水率,如含水率高还需晒太阳。最后结算时可能还要交公粮,基本上是所需交的公粮换算成钱扣除。 (2025-09-15 14:22)

嗯,是的。

哈啰kt09-15 16:03绍兴

该回复已被删除

嗯,尽管大胆的猜,是的。
流水12309-15 17:24绍兴

每次卖完早稻谷,都会买串葡萄,我们是手拉车,爸爸拉车,有坡度的地方我推一下

哈啰kt09-15 18:38绍兴

回 第23楼(流水123)的帖子 流水123:每次卖完早稻谷,都会买串葡萄,我们是手拉车,爸爸拉车,有坡度的地方我推一下 (2025-09-15 17:24)

嗯,卖完早稻谷我们会改善伙食,买点水果,那时候水果没多少品种,夏天西瓜、葡萄和各种农家种的瓜比较常见,那时候葡萄甜中带酸,比较鲜"洁”,不像现在的特别甜。卖稻谷家里有钢丝车或畚斗车也会用车推着去卖,由于是水乡,粮站又依水而建,用船只去卖稻谷比较多见。

哉冉前天 09:17浙江
1

看楼主的图,原来我们同村

钢铁侠8前天 11:03绍兴

楼主记忆力真好,写的好。卖粮当时确实是农民的心头大事,要担心粮站验收不合格,要担心卖粮的农户多太忙。我的记忆中有次我和父亲一起去卖粮,我们村有个年青女子,(农村人说的是很会搞事的那种人)她也在卖粮队伍中,她并自己的能力可以插队,可以私下叫粮站的工作人员先给她家看,而且粮站工作人员到她家的谷子袋随便看看就可以了的那种,而我家及其他的农户只能干等没有办法,这也是一种本事。

哈啰kt前天 11:43绍兴

回 第25楼(钢铁侠8)的帖子 钢铁侠8:楼主记忆力真好,写的好。卖粮当时确实是农民的心头大事,要担心粮站验收不合格,要担心卖粮的农户多太忙。我的记忆中有次我和父亲一起去卖粮,我们村有个年青女子,(农村人说的是很会搞事的那种人)她也在卖粮队伍中,她并自己的能力可以插队,可以私下叫粮站的工作人员先给她家看,而且粮站工作人员到她家的谷子袋随便看看就可以了的那种,而我家及其他的农户只能干等没有办法,这也是一种本事。... (2025-09-16 11:03)

谢谢!凭记忆记录一下,也是我们那时候独有的真实经历。

正在热议
1

彩礼谈不拢的本质是女方没有想过和你真心实意过日子

2.6万阅读
2

儿子婚礼上,应该上台的是亲妈还是后妈呢?

2.3万阅读
3

丧偶再婚老人去世后,应与谁合葬?前任还是现任?

1.8万阅读
4

绍兴国金大悦城坚果投影仪

1.3万阅读
5

刚刚!绍兴一高架堵成“一片红”,紧急提醒

1.7万阅读
6

回家腿被门禁砸了,柯桥汇锦园物业极致摆烂

7351阅读
7

世茂海底捞正式搬去龙湖天街了,发通知了

1.8万阅读
8

绍兴北站新兵入伍。愿踏上新征程的兵哥哥一切顺利

1.7万阅读
9

一个月11家幼儿园注销!生源告急?绍兴越城区有新动作

1.4万阅读
10

高架上全是水,开车慢慢开

1.8万阅读
11

养娃到初中真心觉得有必要让孩子适当苦一点

1.5万阅读
12

绍兴刚刚下冰雹了

1.5万阅读
13

迎恩门城楼上要开咖啡馆了

1.2万阅读
14

绍兴的城建真的很一般

7314阅读
15

说说现在绍兴的快餐刺客

1.6万阅读
16

端掉越城智慧校园阅读平台就靠大家了

1万阅读
17

柯桥万商路上的特斯拉赛博皮卡

1.2万阅读
18

迪荡没落的几大原因。

1万阅读
19

孩子沉迷手机

8349阅读
20

镜湖崛起的几大原因

1.2万阅读
我来说两句...
29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