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越地人文板块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一名现在在外地就读的大学生,一直以来,对地理和历史就比较感兴趣,小时候手上就有很多城市的地图。我也一直关心着绍兴城建,因为城建我默默关注着“第四城市”板块,也成为同龄人中很少数的看e网、了解绍兴地方历史的人。
逐渐长大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家乡绍兴就是一个有很深学问的地方,单单是绍兴古城几平方公里的面积,就可以上下追溯2500年,每隔几十米都各有各的地名、人物、故事。尤其是绍兴的地名文化最吸引我。
于是,我开始阅读《绍兴市志》,先是阅读2010版本,然后是90年代版本。当然还有更多的资料是在网上查找。偶有阅读到文物遭破坏、拆除的新闻,都感到十分痛心,也为我出生年代晚、没有看到过在古城大拆大建之前的许多场景感到遗憾——可能这就是得不到的更加珍贵吧。在一段时间的搜索绍兴历史地理资料之后,我深入翻看了“越地人文”板块,如获至宝,陷入痴迷,如鱼得水。在写这篇帖子之前我又连续看了一小时多的旧帖,又有新的收获。
我看到了很多旧帖,网友们的学识和经历让我感到吃惊,文笔也十分优美,绝对称得上质量和价值e网第一。有的对《越绝书》《会稽志》记载了如指掌,有的凭一张黑白照片就认出来这是哪条小巷,有的对一个个村庄名字由来如数家珍。各位网友应该是我的长辈,成长的年代信息远没有今天发达,搜集史料物证只能通过纸质书和实地寻访,我感到非常钦佩。各位网友很多也不是文化行业从业者,因为兴趣爱好在这里交流,我感到非常有幸。
然而,我对绍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同龄人中难觅知音,很少能和同龄朋友聊的很畅快。同时,我也发现由于e网的原因,越地人文板块的热度近几年一直在下降,新帖数量令人担忧,甚至一些老帖还被隐藏,隐藏的信息像拆掉的古建一样永远消失了,不管后来的人用什么手段有多想看到,也不能和实物存在时一样去亲身实地见证和研究它。
因此,我在此发帖询问,各位网友是否有渠道或交流群,可以让我这样的爱好者找到越文化交流的组织。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看到这里,请多指教。

自己文笔怎么样?有没有自己的作品(写的原创文章)?偏文的话可以申请加入区作协。
如果还在学习阶段,可以关注相关活动,比如讲座什么的,到时一般都有二维码加好友或者加群。

知道的那批人不会上网,会上网的那批不知道过去的事。

头羊也曾号称活地图,一般喝过酒之后来逛逛,看下有没被同好超越认知观。呵呵,网络套路多,酒后胡言乱语多一些。呵呵。
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

男方要求把彩礼用于小家这是否合理?
贫穷夫妻百事哀
香炉峰这点更不友好
奶奶长期带娃,外婆该不该出抚养费
学历不用很高,小孩其实还是留在绍兴好
现在还有多少人信中医?中西候诊人数对比

男人不养女人,我结婚干嘛?

刚刚,绍兴炉峰禅寺提醒你!

小年轻要学会省钱啊

敏感的丈母娘第二弹
扭痧

发现没有,长大以后才明白,爸爸的兄弟和妈妈的兄弟,是不一样的
人民医院退费

关于职工医保医保的报销限额

25年柯桥社工报名人数

免费上幼儿园要来了?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

晚8点的超市“真香”!绍兴市民爱上“蹲点抢货”

发到家收银员上班期间吃早餐

连续7年没出过险了,但车险水涨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