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 就上绍兴E网
记录生活 同城兴趣社交
随时随地 了解绍兴事
评说身边事 分享绍兴美
本地生活消费互动平台
打开APP

嘉祥寺位置考辩

书里书外
01-31 10:52 绍兴 阅读2.2万
关注

嘉祥寺位置考辩

胡文炜

内容提要:嘉祥寺是我国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历史上曾有过两座嘉祥寺,一在山阴邑西,一在会稽秦望,后者便是吉藏创三论宗的祖庭。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兄弟初落发在会稽嘉祥寺,为了拜墓便近,他们曾离开嘉祥寺去了兰渚山下(不是移进云门寺)。会稽嘉祥寺最初是王羲之旧宅,该宅后成为王献之旧居。义熙三年,王氏旧宅建成云门寺,以后此寺多次扩建、增建、分建、消失、再建,名称变化纷繁。会稽嘉祥寺大致从公元500年左右到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时显时隐地存在了350年左右。到公元1201年南宋嘉秦《会稽志》完成,嘉祥寺退隐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云门寺”则成为“唐诗之路”上的名寺。

关 键 词:佛教 嘉祥寺 云门寺 三论宗 祖庭

一、绍兴历史上的两座嘉祥寺

嘉祥寺是绍兴历史上的佛教名寺,在我国佛教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该寺是吉藏大师(549—623)正式创立中国佛教三论宗的祖庭。然而宋代以后这座寺院竟然不知所在,嘉泰《会稽志》卷七的“寺院”中,记载了会稽、山阴两县一百多座大小寺院,却没有收录如此重要的嘉祥寺,更不要说其位置了。

嘉泰《会稽志》卷十六中,有两则涉及嘉祥寺,前一则在“翰墨”,全文是:

僧法极,字智永,会稽人,王右军七代孙,号永禅师。与兄子孝宾俱舍家入道,孝宾改名惠欣。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即右军之旧宅。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梁武帝以欣、永二人故号所住之寺,为永欣焉[原注:今云门淳化寺]。常居门上临书凡三十年,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满。人来觅书如市,户限为之穿穴,用铁裹之,人谓之铁门限。后取笔头瘞之,号退笔冢。自制其铭。又尝临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禅师年百岁乃终。兄智楷亦工书。

这段文字应来自唐·何延之的《兰亭记》,由于“记”中提到“兰渚山下”,为后面论述需要,仍原文抄录如下:

至七代孙智永——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安西成王谘议彦祖之孙,卢陵王胄昱之子,陈郡谢少卿之外孙也——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艺。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满。凡三十年,于阁上临得真草《千文》好者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万。孝宾,改名惠欣。兄弟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已下茔域,并置山阴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于释教,故号所住之寺为永欣焉。事见《会稽志》。其临书之阁,至今尚在。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并付弟子辩才。

上文提到的《会稽志》今已不存。《嘉泰志》卷十六中的另一则在“碑刻”,原文是:

《大觉禅师国一影堂碑》,崔元翰撰,羊士谔正书,贞元九年二月八日,石在府城大庆寺,碑作嘉祥寺。

碑石是可移动的,因而不能作为确定嘉祥寺位置的依据。

嘉泰《会稽志》成稿于南宋,在此之前,南朝·梁释慧皎 (497─554)所撰《高僧传》中有三处提到嘉祥寺:

1、《高僧传》卷第五,义解二,《晋吴虎丘东山寺竺道壹》:

郡守琅玡王荟,於邑西起嘉祥寺。以壹之风德高远,请居僧首。壹乃抽六物遗于寺,造金牒千像。壹既博通内外,又律行清严,故四远僧尼咸依附咨禀。时人号曰九州都维那。后暂往吴之虎丘山。

2、《高僧传》卷第五,义解二,《宋山阴嘉祥寺释慧虔》:

释慧虔,姓皇甫,北地人也。少出家奉持戒行志操确然,憩庐山中十有余年,道俗有业志胜途者莫不属慕风彩。罗什新出诸经,虔志存敷显宣扬德教,以远公在山足纽振玄风。虔乃东游吴越嘱地弘通。以晋义熙之初,投山阴嘉祥寺,克己导物,苦身率众。凡诸新经皆书写讲说。涉将五载,忽然得病,寝疾少时,自知必尽,乃属想安养,祈诚观世音。山阴比寺有净严尼,宿德有戒行,夜梦见观世音从西郭门入,清晖妙状光映日月,幢幡华盖皆以七宝庄严。见便作礼,问曰:不审大士今何所之?答云:往嘉祥寺迎虔公。因尔无常。当时疾虽绵笃而神色平平有如恒日,侍者咸闻异香,久之乃歇。虔既自审必终,又睹瑞相。道俗闻见咸生叹羡焉。

3、《高僧传》卷第七,义解四,《宋山阴灵嘉寺释超进》:

郡守琅瑘王琨请(昙机)居邑西嘉祥寺。寺本琨祖荟所创也。

慧皎撰《高僧传》时恰住在嘉祥寺,而且是直到去世的前一年(553)才离开,在嘉祥寺住了三十多年,所以他的记述是可信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由此可以断定,吉藏创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嘉祥寺就在“邑西”?并不是。在唐朝释道宣撰的《续高僧传》中另有记载,该书卷第十一,义解篇七,正纪十二《唐京师延兴寺释吉藏传》中记载:

隋定百越,(吉藏)遂东游秦望,止泊嘉祥,如常敷引,禹穴成市,问道千余,志存传灯,法轮相继。

这里明确记述,吉藏是“东游秦望”而到的嘉祥寺,在那里“止泊”后敷演引领,以致前来问道者达千余人。吉藏生于549年,623年去世;道宣生于596年,667年去世,两人时代接近,所以《续高僧传》的记载也是完全可信的。道宣作为释家子弟,他撰的是“续”高僧传,当然不会没有读过慧皎的《高僧传》,不会不知山阴邑西有王荟为竺道壹起的嘉祥寺。如果寺在山阴邑西,他怎么可能虚构一个“秦望”的嘉祥寺?当时人工湖镜湖已建成,云门寺与禹穴同在镜湖最大的上游若耶溪边,而邑西远在平原,无禹穴。

现在我们来回看《高僧传》中关于嘉祥寺的兴建。第一则,是王荟于邑西起嘉祥寺。注意,文中写的是“起”嘉祥寺,是说建造了一座寺院。现在不少论者将王荟所起的寺当作是王羲之的旧宅,这是没有根据的。《高僧传》中的三则资料,都没有说嘉祥寺是王羲之的旧宅。王荟是王导的第六子,公元373—379年任会稽内吏。王羲之是王导的从子,公元350—355年任会稽内史,王羲之与王荟是亲戚,处同时代而王荟稍晚。王羲之早有名声,如果嘉祥寺是王羲之舍宅所建,慧皎他理应提及。王羲之公元355年去的金庭,最后在金庭去世。王荟在邑西起寺时,王羲之已不在,但他的儿子王献之在,这王荟怎么能擅自将王羲之的旧居改建为寺院?至于第二则和第三则,只是说“投”嘉祥寺和“居”嘉祥寺,没有再说是谁建造,更没有说本是谁的“旧宅”。

下面再看三则记载中的大致年代:

1、王荟,公元373—379年任会稽内吏。

2、慧虔,“义熙初”投嘉祥寺,义熙元年是公元405年。

3、王琨,是王荟之孙,公元472—474年任会稽内史。

也就是说,这三则记载的年代都在南朝宋及以前。而吉藏东游秦望,是隋平定江南以后,隋灭陈是公元589年。也就是说《续高僧传》中吉藏止泊嘉祥寺,与《高僧传》的三则记载不处于同一时期,相距至少在100年以上。100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既然100年前《高僧传》中的嘉祥寺是在“邑西”,100年后《续高僧传》中的嘉祥寺在“秦望”,“邑西”与“秦望”又不在同一位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说这两个地方都有过一座嘉祥寺,邑西的在前,秦望的在后,吉藏创立我国三论宗的嘉祥寺是在秦望。至于为什么邑西的嘉祥寺后来去了秦望,本来寺院同名的很多,如绍兴就有同名的宝林、永兴、长寿、报恩、广福等寺院,何况相距100多年,有二个同名寺院完全可以。嘉祥是瑞祥、吉祥的意思,越州有嘉祥寺,山西省的三甲乡赤祥村也有嘉祥寺,该寺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考证文章认彼嘉祥为此嘉祥,说嘉祥寺在绍兴县三甲乡赤祥村,却又找不到绍兴历史上的三甲、赤祥地名,就是以为“嘉祥”这个名称只有一个地方能用。另外,就是山东省也有一个叫“嘉祥”的地名。

寺院不仅有同名,还可以寺名转移,如《嘉泰志》卷七“寺院”中,山阴县西三十里柯桥的原接待院,就是用“江北”安昌乡灵秘废院额而改名为“灵秘院”。还有华岩寺有过三个位置,始建地在县东南75里处,初建年代不详,唐咸通九年(868)赐华严院,后在五云乡黄琢山重建。南宋庆元三年(1197)马氏兄弟在东街望春桥下重建华严院,后改称华严寺。再看《高僧传》中的《宋山阴嘉祥寺释慧虔》,标题是“山阴嘉祥寺”,文中写慧虔“晋义熙之初投山阴嘉祥寺”,说明这座嘉祥寺是在“山阴”,合符“邑西”。而撰写这部《高僧传》的慧皎自己,却署“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高僧传》序录卷第十四有“此传是会稽嘉祥寺慧皎法师所撰”,寺在“会稽”。慧皎他为什么不署“山阴”?或者他笔下的慧虔怎么不是与他一样在“会稽”?这正说明嘉祥寺先后有两座,一在山阴,一在会稽。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高僧传》中的嘉祥寺与《续高僧传》中的嘉祥寺,系不是同一时代同一地点的两座寺院,也只能是两座寺院,才解释得通为何两书的记载一在“邑西”,一在“秦望”;一在“山阴”,一在“会稽”。

二、智永兄弟为“拜墓便近”移寺

绍兴历史上曾先后有二座嘉祥寺,上文已详。《高僧传》中的三则记载,有二则是在“邑西”,没有具体地点,另一则《宋山阴嘉祥寺释慧虔》稍详细一点,谓净严尼夜梦见观世音从西郭门入,往嘉祥寺迎慧虔。我们知道绍兴城门东南西北都有,西郭门正是在“邑西”,梦中观世音不从别的门进来,所以这座寺院只能在西郭门内。根据这三则文字,该寺不是王羲之的旧宅。根据《续高僧传》,该寺也不是吉藏创立我国三论宗的祖庭。

唐代何延之的《兰亭记》告诉我们,嘉祥寺是“右军旧宅”,是智永兄弟初落发时所住的处所。后来为了“拜墓便近”而“因移此寺”。这里必须指出,唐代的《兰亭记》也好,南宋的《嘉泰志》也好,都没有明确点出“此寺”是什么“寺”。既然他们是为了“拜墓便近”而“移此寺”,那“墓”又在哪里?这在《兰亭记》中交代得很清楚,是在“兰渚山下”:“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已下茔域,并置山阴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 “并置”是一并将王羲之与其叔王荟置于兰渚山下。这里非常清楚地表明,智永兄弟离开当初落发时的嘉祥寺,来到了兰渚山下。何延之是将“为拜墓便近”而“移此寺”,去到“兰渚山下”,作为因果关系来记载的,因而虽然王羲之墓的具体位置现在尚有不同看法,但智永他们所去的地方兰渚山下是表述得很清楚的。以前关于嘉祥寺的介绍也好论述也好,都是把“移此寺”的“寺”作为云门寺解,也就是认为智永他们是从嘉祥寺移到云门寺,包括万历《绍兴府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拜墓决不是“便近”,而是极为不近不便。且看兰渚山在云门寺西北,中间正好横隔着一座高大的秦望山,若是走陆路向西北,就得从东到西翻过这座秦望大山,行经人迹不到的荒山小道,即使现在要走也不是那么容易,那时可能根本没现成的路。如果走水路,得向北远绕,经古镜湖再弯向西南,这可说是一条最不便近的路。所以“移寺”只能指移出处于秦望山下的嘉祥寺。

移,转移、改变,可以是从别处移到这里,也可以从这里移到别处,且看对于智永兄弟的“移寺”,下面两句哪一句来得合理:

1、为去兰渚山下拜墓便近,移进云门寺。

2、为去兰渚山下拜墓便近,移出嘉祥寺,到兰渚山下。

显然前一句是不合理的。至于他们到兰渚山下后住在哪里,文献没有记载。就现在所知,那里曾有天章寺、乾峰寺,相邻漓渚还有宝寿寺,都建于鉴湖湮废前湖的南边。这些寺院是新建还是重建,在此之前有没有别的寺院后来废了,由于时间已过去一千四百多年,许多事物的失传不可避免。但有一件事众所周知,就是王羲之等四十多人曾在兰渚山下的兰亭举行过修禊。王羲之看到的地方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有清澈湍急的溪流,选这个地方作为他最后的归宿是有可能的。嘉祥寺在秦望,云门寺也在秦望,如果两地不远,那又何必移寺呢?梁武帝曾因智永和惠欣两人的名字而给了一个永欣的名称,但作为寺名,“永欣”的使用时间并不长,而智永的寿命则长达百岁。一个60岁的人,在一个地方住30年当然很长,对于100岁的人来说,30年时间并不算长,100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出现很多变化,这里住30年,那里住20年完全可以,例如他们20岁开始“临书”,临了30年后去了兰渚山下,这也完全顺理成章。

对比《嘉泰志》和《兰亭记》 ,《嘉泰志》删去了“兰渚山下”,这是不是说《嘉泰志》的编者认为王羲之墓在云门,所以智永他们移居到了云门寺,从而删去兰渚山下?不是,因为《嘉泰志》中并无王羲之墓在云门的记载,在“志”的“卷第六·冢墓”中有“王羲之墓”,原文是“墓在诸暨苎萝山,孔晔记云:墓碑孙兴公文,王子敬之书也,而碑亡矣。”且不说“碑亡”如何,如果按照墓在苎萝山说,也否定不了智永为拜墓而移出嘉祥寺,因为《嘉泰志》虽删掉了“兰渚山下”,但保留了这句“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即同意“移寺”是为拜墓便近。无非是移到兰渚山下和移到苎萝山的区别,如果墓在苎萝山,他们“移进”云门寺同样不便不近。所以无论墓在兰渚山下还是苎萝山,都不能否认智永他们是从落发的嘉祥寺“移出”去,而不是从嘉祥寺“移进”云门寺。

三、吉藏“止泊”的嘉祥寺就是王献之故宅云门寺

王荟“起嘉祥寺”在公元373—379年他任会稽内吏时,慧虔“投”嘉祥寺在义熙之初,义熙元年是公元405年。昙机“居”嘉祥寺在公元472—474年间。这几则记载都没有说嘉祥寺原是王羲之旧宅。唯唐·何延之的《兰亭记》说智永“兄弟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据唐·释道宣(596-667)《续高僧传》,吉藏“止泊”的嘉祥寺在“秦望”,由此可以认定王羲之的旧宅在秦望。吉藏到秦望嘉祥寺后“如常敷引,禹穴成市,问道千余”,这里的“禹穴”在哪里?现在通常将禹穴定在宛委山的东侧,这当然有文献依据。但自东汉镜湖建成(公元140年)后,宛委山东侧成为镜湖湖区,虽然禹穴处在山坡上不受影响,但那里没有可容千余人问道的场地。由于秦始皇东巡到秦望山立碑,同时还祭禹,因而处在镜湖时期的释道宣,把秦望与禹穴相联系也完全可以理解。唐·韩愈送惠师云:“尝闻禹穴奇,东去穿瓯越”(见嘉泰《会稽志》卷九“山·宛委山”注),也没定一个确切的地点。那么这座嘉祥寺,也就是王羲之“旧宅”具体又在哪个地点?

《高僧传》中的嘉祥寺在山阴邑西,这是100年前的嘉祥寺,慧皎撰《高僧传》的嘉祥寺在会稽,智永初落发的嘉祥寺也在会稽,《嘉泰志》把云门寺也列在会稽县。据《绍兴佛教志》第56页:寺在“秦望山麓,其东与若耶山相望,若耶溪穿越两山之间向北奔流。”若耶山,现在没有这个名称,但既然若耶溪穿越两山之间,那就是说秦望嘉祥寺与若耶溪相近,即该寺西靠秦望山,东朝若耶溪。从实地看,这个地形只能在平水镇平江村的东北与西南十里长度之内。在这十里长度中又有哪些寺院呢?

何延之的《兰亭记》撰成于唐代,是关于云门文化的较早文献,然而这样一篇重要的文献,却只有王羲之旧宅和智永兄弟落发的嘉祥寺,没有提到王献之和云门寺。南宋嘉泰《会稽志》列云门寺在会稽境内,与慧皎署“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相一致。《嘉泰志》载:“淳化寺,在县南三十里,中书令王子敬所居也,义熙三年,有五色祥云见,安帝诏建云门寺,会昌毁废。”唐会昌五年是公元845年。由于《嘉泰志·寺院》中没有记载王羲之旧宅和嘉祥寺,而《兰亭记》中没有王献之所居之宅和云门寺,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即吉藏“止泊”的王羲之旧宅嘉祥寺,就是王献之故宅云门寺。与秦望嘉样寺一样,云门是也符合西靠秦望山,东近若耶溪。有关文献记载这一带上下十里也只有云门寺极其衍生的副寺,天衣寺(法华寺)距若耶溪太远了。由于云门寺是王献之旧居,嘉祥寺是王羲之旧居,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王羲之的居所,完全顺理成章。由此可以认定云门寺曾一度有过嘉祥寺这个名称。据实地查看,这一带没有发现过任何地下遗址和散落的构件,吉藏在嘉祥寺时“问道千余”,也只有云门寺周围才有这样的场地可以容纳。

何延之《兰亭记》载:“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于释教,故号所住之寺为永欣焉。”永欣寺,一说是隋炀帝赐的名(见《绍兴佛教志》第29页)。不论这名是谁给的,云门寺都没有被永欣寺这个名称所取代。倒是后来,云门寺及其旁重建、扩建、分建了多座寺院(名称),如广孝寺、淳化寺、大中拯迷寺、雍熙院、显圣院、寿圣院、大乘永兴禅院、上庵、广福院等,但就是没有用“永欣”这个名称。不少事例说明寺院等建筑的名称会时隐时现,有时名称早已改了,但总会有人仍称呼原来的名称,甚至新旧名称并用,如绍兴农村以前有“大队”的称呼,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大队撤销,可时至今日,虽过去30多年,许多村里仍有不少人习惯称呼“我们大队”。绍兴城区的儿童公园,最早称省园,后叫赵园,以后叫金家花园、人民公园、儿童公园、绍兴游乐园,现在又称儿童公园,其中金家花园改名后仍一直被不少人称呼了很多年。陆游的快阁,后来称任家、姚家。绍兴的大善寺曾一度号“开元”,而平常所说的开元寺则在大善寺以东一里处。

嘉祥寺是因吉藏讲三论宗兴盛一时,但吉藏在这里只待了15年,即自公元589至604年,时在隋代。不久随着禅宗、华严宗的兴起,三论宗逐渐淡出。会昌五年(845)大规模毁废寺院,山阴唯存大善寺。到“大中六年(852),观察使李褒奏请重建,号大中拯迷寺。五代战乱,僧侣散走,海晏旧锡于此。宋淳化五年(994),改名淳化……绍兴十八年(1148)宋高宗御书‘传忠文孝之寺’碑额。”(见《绍兴佛教志》第30页)由此可知,自唐代的会昌五年到南宋绍兴十八年这300年里,云门寺的名称很少再用到。显德二年(955),于拯迷寺右壁峰前建看经院,乾德六年(968年)赐号云门寺,至道二年(996)九月改显圣院,也不过是28年。至南宋嘉泰元年(1201),陆游为《会稽志》作序,这部绍兴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典籍嘉泰《会稽志》编定后,云门寺确立,嘉祥寺则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为什么消失的是嘉祥寺而不是云门寺?义熙三年安帝诏建云门寺,虽然嘉祥寺出现在后,但“云门”是由“帝”“诏建”,“级别”相对要高。为什么已有云门寺,又在同一地方有嘉祥寺的名称?那既有“云门寺”,为什么又有广孝寺、淳化寺、大中拯迷寺等?“云门”和“嘉祥”的存与废,还与山名有关,唐诗中有“云门寺”,还常常出现“云门山”,但从来没有“嘉祥山”,也没有“永欣山”,云门山下消失的名称不仅有嘉祥,还有广孝、淳化、拯迷等等。所以我们可以把云门寺看作是一个总称,其他名称是其从属,云门不仅是寺的名称,还是这一片区域的名称。唐·韩愈送惠师诗中又写到:“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见嘉泰《会稽志》卷九“山·宛委山”注)。时代远了,“失真”也许难免。绍兴历史上对嘉祥寺似乎是有意淡化,嘉泰《会稽志》中不仅没有在卷七的“寺院”中收录嘉祥寺,就是卷十五的“高僧”中也没有收录在嘉祥寺创立佛教一派的吉藏;没有收录在嘉祥寺住三十多年撰《高僧传》的慧皎,这应与三论宗的衰落有关,当法相、华严、禅宗相继创立和流行,三论宗遂逐渐淡出,其中或存在派别原因而有意不提创三论宗的会稽嘉祥寺,因而云门长久而嘉祥退隐。

结论

1、绍兴历史上曾有两座嘉祥寺,一在邑西,是山阴嘉祥寺;一在秦望,是会稽嘉祥寺。山阴嘉祥寺在西郭门内。

2、智永兄弟初落发在会稽嘉祥寺,后为了拜墓便近,离开嘉祥寺去了兰渚山下(一说苎萝山),是移出嘉祥寺,而不是移进云门寺。

3、作为我国三论宗祖庭的会稽嘉祥寺,最初是王羲之旧宅,该宅后成为王献之旧居。义熙三年,王氏旧宅建成云门寺,以后此寺多次扩建、增建、分建、消失、再建,名称变化纷繁。会稽嘉祥寺大致从公元500年左右到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时显时隐地存在了350年左右。到公元1201年南宋嘉秦《会稽志》完成,嘉祥寺退隐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4、云门寺一度有过嘉祥寺这个名称,是吉藏正式创我国三论宗的所在地。

注:

主要参考资料:①《高僧传》释慧皎撰,中华书局2004年。②《续高僧传》道宣撰,中华书局2014年。③嘉泰《会稽志》施宿等撰。④《绍兴佛教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⑤《越考录》盛鸿郎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

网友评论
yearner02-01 11:25绍兴

“邑西”,一在“秦望”;一在“山阴”,一在“会稽”。

邑西,邑,晋时为会稽国郡城,为都邑。后裂为山阴会稽。

邑西正好时山阴,会稽为会稽郡。

至于永欣寺传为嘉祥寺。

兄弟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每年拜墓便近,因移北寺。

这里的寺指永欣寺。

yearner02-01 11:30绍兴
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是道教徒,虔诚的道教徒。虽然和佛教徒友善,但是绝不会舍舍为寺。不要说云门寺了。
yearner02-01 12:16绍兴

你去看最早记载云门文献,可没有建字,“诏曰云门寺” 。但如果是”诏曰云门,寺。。。。”所有的都解释的通了。即诏书写的是地名。断句问题。

至于王羲之的墓,墓在浣纱溪,有浣纱石,西施浣纱处。而若耶溪又名浣纱溪。在诸暨属于讹传。若耶溪有东山,又在南部可能就是南乡,兰亭不在南部。禹穴与若耶隔岭。永欣寺是东山王羲之他们的旧居旧址。事实上参加兰亭序人员在东山共筑室,所有又入则XXXX。可惜今云门不是古云门,今秦望也不是古秦望。

yearner02-01 12:20绍兴

西施为公主,考证见文理学院的教授文章。若耶溪上为麻溪,其西旁为会稽城。所以浣纱溪-西施浣纱处在若耶麻潭。这样就解释的清楚了。同时也说明了王羲之墓在此处。

yearner02-01 12:25绍兴

王羲之葬东山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风景漂亮。第二个精神所托之地。

yearner02-02 20:29绍兴

登会稽刻石山诗》

隆山嵯峨,崇峦苕峣。

傍觌沧洲,仰拂玄霄。

文命远会,风淳道辽。

秦皇遐巡,迈北英豪。

宅灵基阿,铭迹峻峤。

青阳曜景,时和气淳。

修岭增鲜,长松挺新。

飞鸿振羽,腾龙跃鳞。

吉藏止泊是指落僧籍于嘉祥。

兄弟落发于嘉祥,因祭祀近移于永欣。永欣在若耶多有记载。

禹穴这里指云门东山隐士和尚等。隔岭大禹穴,另外一贴又讲。高僧传中说高僧嘉祥寺讲经,禹穴一空,也是指云门。

为什么禹穴秦望若耶等在一起。读懂上面这首诗。里面写的清楚。

领头羊02-04 20:02绍兴

不知禹穴和若耶隔岭,此句出处在哪?读书与寻山时似乎对应上此句了,若有出处望告知。

领头羊02-04 20:15绍兴

回 第6楼(yearner)的帖子 yearner:登会稽刻石山诗》

隆山嵯峨,崇峦苕峣。

傍觌沧洲,仰拂玄霄。

文命远会,风淳道辽。

秦皇遐巡,迈北英豪。

宅灵基阿,铭迹峻峤。

青阳曜景,时和气淳。

修岭增鲜,长松挺新。

飞鸿振羽,腾龙跃鳞。

吉藏止泊是指落僧籍于嘉祥。

兄弟落发于嘉祥,因祭祀近移于永欣。永欣在若耶多有记载。

禹穴这里指云门东山隐士和尚等。隔岭大禹穴,另外一贴又讲。高僧传中说高僧嘉祥寺讲经,禹穴一空,也是指云门。

为什么禹... (2025-02-02 20:29)

觉得禹穴,秦望,若耶,云门,四个名词应该是一起的。禹穴一词前面一直有个动词,探。个人浅见:云门刺涪山应是禹穴所在地,不知此论是否兄弟认可正确?至于秦望山,觉得东汉之前可能还没这个词,应该在东汉之前和唐宋,这两个时间段去主攻研究。

yearner02-05 11:56绍兴

回 7楼(领头羊) 的帖子 领头羊:不知禹穴和若耶隔岭,此句出处在哪?读书与寻山时似乎对应上此句了,若有出处望告知。(2025-02-04 20:02)

这句一下子找不到了。

给宋子问的诗句吧

游云门寺

宋之问

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投迹一萧散,为心自杳冥。

龛依大禹穴,楼倚少微星。

云门背就是大禹穴。东则依靠东山。少微星指谢敷家。

至于隔岭大禹穴,应该是隔覆釜岭。大禹衡山(覆釜山)祭白马,东望降仙台苍龙使者,中间就是覆釜岭。萧翼盗贴走云门寺背后走之路就是此路。

禹穴、秦望、若耶、云门,东山,再加会稽城旧址 构成整个礁蚬。其中秦望东山若耶山城池是边界。

整个地方其实很小。

李白诗云,人看隘若耶。而在虞集云门寺志中记载寺庙三百多亩。

另外明觉寺庙在云门寺庙西。而西南侧为若耶山。越绝书记载去县二十五里。碑去县二十一里。也就是整个谷南北就四里。

很有意思的刺涪山(明觉山)山顶有池。而越绝书记载夫潭墓在若耶山。所以刺涪山山上池大概率就是被盗墓池。若耶溪出若耶山。若耶溪也就五六里长。下为樵风径。这个徐渭刘基都是这么认为的。

yearner02-05 12:58浙江

回 第8楼(领头羊)的帖子 领头羊:觉得禹穴,秦望,若耶,云门,四个名词应该是一起的。禹穴一词前面一直有个动词,探。个人浅见:云门刺涪山应是禹穴所在地,不知此论是否兄弟认可正确?至于秦望山,觉得东汉之前可能还没这个词,应该在东汉之前和唐宋,这两个时间段去主攻研究。... (2025-02-04 20:15)

另外,羊兄,您走遍平水,有没有看到山上山中有10亩左右坪地。

这个很神奇,就是基阿。何胤引基。

也是王维诗云上平田。

目前我认为这就是会稽城宫址。何胤传中15亩地。

yearner02-09 15:13绍兴

回 10楼(yearner) 的帖子 yearner:另外,羊兄,您走遍平水,有没有看到山上山中有10亩左右坪地。

这个很神奇,就是基阿。何胤引基。

.......(2025-02-05 12:58)

上平田,莲花坞等都可以基本确定。(也就是古会稽)

目前没有方向的是丽句亭和齐抗书堂以及葛仙井。云门的大部分古迹都有一定方向了。

今天发现齐抗书堂就是云门志略中的陶隐君书堂。

yearner02-28 12:06绍兴

回 9楼(yearner) 的帖子 yearner:这句一下子找不到了。

给宋子问的诗句吧

游云门寺

.......(2025-02-05 11:56)

上次说错了。

云门刺踣山背为柯山,有池是目鱼池。

云门整体为三狮戏九珠格局,外被秦望柯山陶山包围。刺踣为三狮子(山)之一。

陶山就是若耶山

yearner02-28 12:09绍兴

上次说错了。

云门刺踣山背为柯山,有池是目鱼池。刺踣山顶池就是目鱼池。刺踣山是柯山一脉。

云门整体为三狮戏九珠格局,外被秦望柯山陶山包围。刺踣为三狮子(山)之一。

陶山就是若耶山

领头羊06-08 22:24绍兴

回 第13楼(yearner)的帖子 yearner:上次说错了。

云门刺踣山背为柯山,有池是目鱼池。刺踣山顶池就是目鱼池。刺踣山是柯山一脉。

云门整体为三狮戏九珠格局,外被秦望柯山陶山包围。刺踣为三狮子(山)之一。

陶山就是若耶山 (2025-02-28 12:09)

也不知道,这书给怎么读的,不给点破,可能几百年都理解不了。

樊江隐士06-12 08:04浙江

不用考辨,古嘉祥寺在府城内。位于今大善寺之西南角(胜利西路银泰大酒店)一带附近。

樊江隐士06-12 08:43浙江

据佛教史料记载,嘉祥寺最初建于东晋宁康元年(373年)至晋太元三年(378)间,据说曾是王羲之家族的伟将军会稽郡守(内史)王荟的一处旧宅,王荟慕道壹之风德高远,为迎接高僧竺道壹居之而舍宅创建嘉祥寺。梁慧皎《高僧传》载《晋吴虎丘东山寺竺道壹》云:“郡守琅琊王荟以壹之风德高远,请居僧首”。从而嘉祥寺的第一任祖开山祖师即为竺道壹了。

领头羊07-10 12:45绍兴

曾查得佛教文献中记得有一句真话可作参考:“都亭正在灵嘉头。”不知灵嘉和嘉祥是否同一处。酒后也记不起来了。

yearner07-10 17:30绍兴

回 17楼(领头羊) 的帖子 领头羊:曾查得佛教文献中记得有一句真话可作参考:“都亭正在灵嘉头。”不知灵嘉和嘉祥是否同一处。酒后也记不起来了。(2025-07-10 12:45)

释慧虔,姓皇甫,北地人也。少出家,奉持戒行,志操确然,憩庐山中十有余年。道俗有业志胜途者,莫不属慕风彩。罗什新出诸经,虔志存敷显,宣杨德教。以远公在山,足纽振玄风,虔乃东游吴越,瞩地弘通。以晋义熙之初,投山阴嘉祥寺。克己导物,苦身率众,凡诸新经,皆书写讲说。涉将五载,忽然得病,寝疾少时,自知必尽,乃属想安养,祈诚观世音。

山阴比寺有净严尼,宿德有戒行,夜梦见观世音从西郭门入。清晖妙状,光映日月。幢幡华盖,皆以七宝庄严。见便作礼,问曰:“不审大士今何所之?”答云:“往嘉祥寺迎虔公。”因尔无常。当时疾虽緜笃,而神色平平,有如恒日。侍者咸闻异香,久之乃歇。虔既自审必终,又睹瑞相。道俗闻见,咸生叹羡焉。

yearner07-10 17:32绍兴
观音大士从西郭门入,进城干嘛?:“往嘉祥寺迎虔公。”
浮生若寄07-16 21:41绍兴

善,好文,不审古越曾空门广大,吾学中观,久闻三论吉藏大师,仰止

正在热议
1

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

3.4万阅读
2

男方要求把彩礼用于小家这是否合理?

2.2万阅读
3

贫穷夫妻百事哀

2.4万阅读
4

香炉峰这点更不友好

2.5万阅读
5

奶奶长期带娃,外婆该不该出抚养费

1.6万阅读
6

学历不用很高,小孩其实还是留在绍兴好

2.2万阅读
7

现在还有多少人信中医?中西候诊人数对比

1.1万阅读
8

男人不养女人,我结婚干嘛?

2.5万阅读
9

刚刚,绍兴炉峰禅寺提醒你!

2万阅读
10

小年轻要学会省钱啊

1.6万阅读
11

敏感的丈母娘第二弹

2.5万阅读
12

扭痧

1万阅读
13

发现没有,长大以后才明白,爸爸的兄弟和妈妈的兄弟,是不一样的

1.6万阅读
14

人民医院退费

2万阅读
15

关于职工医保医保的报销限额

1.9万阅读
16

25年柯桥社工报名人数

1.8万阅读
17

免费上幼儿园要来了?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

1.7万阅读
18

晚8点的超市“真香”!绍兴市民爱上“蹲点抢货”

1.7万阅读
19

发到家收银员上班期间吃早餐

7594阅读
20

连续7年没出过险了,但车险水涨船高

1.6万阅读
我来说两句...
20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