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马元泉 文
我写作近50年,结识了不少文友,其中有几位创作颇丰,成绩较大者,却很低调,不事张扬,信服的人却不少,有点像司马迁所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虽然不说自己好,但因为它的花与果实都很美好,因此在桃树、李树的下面,因前来观赏和采摘的人多了,就踏出一条小路来。比如绍兴文人中的沈锡盛、胡文炜、顾鹏程等等,就是这样的人。我此文不说别人,只谈谈胡文炜。老胡,我们认识快40年了。
那是1985年吧,我刚从诸暨调到绍兴漓渚中学教书,在绍兴县文联组织的一次活动时认识了他。他高挑而结实的身材,厚道宽阔的脸上,有着开阔的额头,清秀的眉毛,清澈的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徐缓而清晰,而且总是带着一丝微笑,给人以亲切之感。他和我谈起了自己读书写作的事。他读书很多,每每向图书馆借书阅读,读完一批,又借来一批,他只有初中毕业,却达到了大学教授的水平,对很多事物都有兴趣,加以研究,他在《我的第一部红楼梦著作》中是这样介绍自己研究和撰写红楼梦著作的------ “……向来的印象中,《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小说,贾宝玉是一个叛逆者,可是我反复读了后怎么也没有这样的感觉。1984年初,我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前后化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写了一篇一万五千字的稿子。写后我把稿子寄给中国红学会请转胡文彬老师。
稿子寄出一个月后,真的收到了胡老师的回信,信中先是肯定了稿子的基础,然后指出不应把所有要说的都写到一篇文章当中,可以分作二个或三个主题来写,指出哪些地方还可展开。于是我推倒重写,分成三篇。
1986年,我的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一家高校学报上,较早提出《红楼梦》不是反封建、贾宝玉不是叛逆者。也就在同一年,老师给我寄来一册贵州省红学会编的《红楼》杂志创刊号,在信中说如果有相应的稿件,不妨可以投寄给他们。 第一篇稿子的发表给了我信心,也鼓了劲,于是我继续研读原著,同时大量阅读有关红学书籍,在这基础上陆续写出了一篇篇稿件,先后投寄给《红楼》杂志,得到主编梅玫老师的支持。以后发表的刊物又扩大到《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研究辑刊》、《红楼研究》、《红楼文苑》、《河南教育学院学报》、《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及《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等报刊。我将发表的稿子收集起来,经过整理,编成集子……
1996年我出版了第一部著作,书名《贾宝玉与大观园》。后来又出版了《红楼梦欣赏与探索》、《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两本著作。1997年我加入中国红楼梦学会,2017年当选为第八届理事。” 胡文炜因此被评为绍兴县自学模范。他当时是柯桥区粮管所的会计。
两人初次相识,就话很投机。此后,我们见面时,就谈文学上共同关心的事。我对文学研究较少,重点是创作散文和故事,我们发表了作品就相互转发欣赏。他虽然小我13、14岁,但我们却
成了忘年交。
我记得我刚退休在县档案局编写资料发挥余热时,胡文炜来坐过一两次,他那时已是省作家协会会员,送我2本省作协的内部刊物《浙江作家》3本《红楼梦》研究杂志;我也去过他柯桥的家里2次,他慢条斯理谈起自己读书写作的事,一点也没有夸耀张扬,最后送我自己的4本著作,至今我还保存着。这些只是他著作的一小部分。因为他不事张扬,我无法得到他的全部书目,一定很多吧。
胡文炜闷声不响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了许多篇介绍绍兴和考证绍兴的文章,并集结成书出版,特别是退休后的10年,他走遍了绍兴城乡的山山水水,还拍摄了上万幅照片,写了许多说明文字,发到网络上和印在自己出版的书上,供人们了解和欣赏绍兴。现在我已84岁高龄,膝盖退行性病变,走路痛得不行,因而不能外出,整天宅在家里,我俩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好在我们有微信,在微信上常常见面和互通信息,互观新作。我相信知道胡文炜的人并不多,知道他为研究绍兴,介绍绍兴和研究《红楼梦》的默默奉献的人更少,他已成为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人也不多。因此我要把他推荐给大家,让我们为这位踏实苦干、默默奉献的胡文炜先生致敬。使不言的桃李,下自成蹊。
胡文炜老师实在太优秀了,居然用双腿走遍绍兴的山山水水,太了不起了。
马元泉老师是我尊敬的一位老师,他写的文章(发表在平台上的)我几乎全部拜读,感觉马老师的写作很有功底,
84高龄尚孜孜不倦,很感动,我辈应好好学习。希望老师高寿,保重为要呵
志趣相投,感情诚挚。好文!
回 第3楼(dbfujpgy)的帖子 dbfujpgy:84高龄尚孜孜不倦,很感动,我辈应好好学习。希望老师高寿,保重为要呵 (2024-11-17 18:42)
他老人家目前走路都困难,但意志顽强,笔耕不辍,精神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