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是我曾经的爱好之一。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一直到参加工作后几年,差不多二十年时间。初时不懂叫集邮,只觉得邮票花花绿绿的,很是好看。由于当时父亲任一小厂厂长,有很多信件来往,所以常常把邮票揭下或剪下来,然后夹进一笔记本上。当时不懂什么叫品相,不懂价值,还在很多邮票背面用笔写上名字。真正喜欢上集邮,是上初中时,当时进初一,由于成绩很好,很受老师们喜欢。我的历史老师也是学校团支部书记魏老师,她送我一百多枚外国邮票,还有一本集邮册。于是我知道了邮票要放在集邮册里。只是懂得价值时,已是工作后。所以初高中,集邮册随便放在桌上,而当时邻居间经常串门,以致于有几本丢失,包括我攒下的一袋毛主席像章。这在我工作后有一天去邻居家,她是我同届同学,发现她的集邮中有一些是我的,因为后面有我的名字。
参加工作后,初始经常去四马弄,那边有个地方,经常有几十个人背着包,手里拿着集邮册,有的是纸盒子,里面都是邮票,你可以挑选你需要的,用钱买。当时的邮票已用J和T区分了,一套有几枚组成,邮票左下角有J12(4-1),表示纪念邮票第12号,一套4枚,这是这套邮票中的第一枚。而右下角1986表示这是1986年发行的邮票。所以你可以看你一套中缺哪几枚,然后花钱从那些人中买,以致凑成套。后来,就在邮局里预订邮票,邮局给你一张像借书卡的纸片,标明了编号,发行时间一到,就去集邮专柜去领。递上卡片,营业员盖个章,把邮票给你,流程就这样。再后来,邮局出了年册,怕麻烦就改买年册了。而对待邮票的态度也由买来邮票袋子和镊子,用镊子轻轻夹住邮票,装进袋中再夹到集邮册中,逐步转变成不套袋,最后是懒得理,随手扔进皮箱。再后来,觉得花钱买己无趣了,就不再集了。倒是我爸妈后来有几年,去订了邮票,有时晚上两三点去邮局排队领票。而在我一再强调不要去买了,我已不喜欢集邮了的话中,终于也终止了为我买邮票。
回想集邮这过程,乐趣很多,比如空时拿出来欣赏。遗憾也多。比如很多早期邮票,都是我用连环画去换的,其中不失一些好的。而最遗憾的是,曾经我爸给我买过一枚徐悲鸿的马的小型张,那时小型张是用来寄包裹的,买的人很少。而我在不久后就卖了。
及:我习惯直接写贴不打草稿,兴之所致,想到哪写到哪。边写边改。然后发上来。所以应该有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望谅之。今天去老家阁楼找东西,兴致来了,拍了些邮票,写了这么多字,传上来供大家欣赏。

没搞过,几套朋友送的纪念邮票也不知放哪里了。

如果是投资的话这玩意儿亏得厉害。还有电话磁卡几乎归零了。

发财发财

我也有,也和你那么多

从来没有体会过集邮的乐趣,但我的书架上的的确确放着好几本邮册。

我大概有两箱邮票
当时很流行收集这种

我也有好多。

一饱眼福

后面七张照片中的邮票,都是50年代成套的特种、纪念邮票。比我们的年纪还大不少。

集过,但热情过后,就随便丢在角落了



不值钱,我也很多

到日暉弄买过盖销票吗?

我也集过。但纯粹是跟风,也买了集邮册,还集齐了一套香港的生肖邮票,后来都被我送人了,因为其实并不真喜欢,再早一些时候,还集过火花、糖纸



月季、杜鹃、兰花、梅花、风筝、杨子鹗……
四马路,古玩市场30年前的回忆。

我的锁在保险箱里



我家里也有很多邮票,还有田村卡。



集邮是我的钟爱,
断断续续,一直在集。
以前我也集过邮。

回 5楼(黑眼睛) 的帖子 黑夜里的黑眼睛:从来没有体会过集邮的乐趣,但我的书架上的的确确放着好几本邮册。(2022-11-04 17:50)
我也存有七八册邮册。大约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有空闲时候拿出来看看也是好的。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我也有不少还有火花粮票方孔兄之类
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

男方要求把彩礼用于小家这是否合理?
贫穷夫妻百事哀
香炉峰这点更不友好
奶奶长期带娃,外婆该不该出抚养费
学历不用很高,小孩其实还是留在绍兴好
现在还有多少人信中医?中西候诊人数对比

男人不养女人,我结婚干嘛?

刚刚,绍兴炉峰禅寺提醒你!

小年轻要学会省钱啊

敏感的丈母娘第二弹
扭痧

发现没有,长大以后才明白,爸爸的兄弟和妈妈的兄弟,是不一样的
人民医院退费

关于职工医保医保的报销限额

25年柯桥社工报名人数

免费上幼儿园要来了?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

晚8点的超市“真香”!绍兴市民爱上“蹲点抢货”

发到家收银员上班期间吃早餐

连续7年没出过险了,但车险水涨船高

